您現在的位置::首頁 > 資訊管理 > 行業要聞 > 科技成果
5月12日,第十八屆科學儀器發展年會首次落地松江。走進會場,從智能檢測設備展示區到國產分析儀器應用展臺,從青年工程師講解樣品分析方法,到*組討論高端儀器的標準驗證,現場熱度遠想象。一位從事科研檢測十多年的參會者說:“很多設備以前只能在國外展會上看到,現在國產的,就在上海松江。”
活動背后,是一條被長期低估、如今正在崛起的產業鏈。記者走訪了園區、企業、平臺和展會現場,探尋松江如何以產業組織力與技術韌性,在科學儀器這條“硬科技賽道”上跑出自己的“加速度”。
產業突圍:從“配角”走向“主角”
“科學儀器不僅是科研的基礎工具,更是攸關產業鏈安全的戰略裝備。”在本次年會*論壇上,南京市產品質量檢驗長周駿貴表示,我國儀器儀表產業雖已邁入萬億規模,但在關鍵核心部件、整機性能、標準體系等方面,與發達*仍存在不小差距。這些差距正是我們今后必須直面的“卡脖子”難題。
數據印證著這場悄然生長的變革。截至2024年,松江全區擁有規上儀器儀表企業84家,產業產值達86.26億元,同比增長2.0%。企業廣泛分布于科學儀器、工業儀表、儀器、智能檢測裝備等重點方向,形成了以天美、知楚、真諾、中核維思、阿黛凱等為代表的多層次企業梯隊,覆蓋了從核心零部件到終端系統的全產業鏈。
這不是一次偶然選擇,而是一次瞄準硬科技“長坡厚雪”的戰略卡位。正如一位*所言,科學儀器不是風口產業,而是“根基產業”,必須有人扎進去、坐得住、做得深。
科學儀器產業“小批量、高門檻、多環節”的特征決定了,集聚企業只是起點,構建完整生態才是關鍵。松江的策略,是通過平臺支撐實現從集聚向集群的躍遷。
在啟迪漕河涇(中山)科技園,上海市分析技術產業研究已建成過2000平方米的公共實驗室與共享孵化空間,為企業提供從檢測驗證到應用開發、從方法研究到標準制定的一站式服務。園區還聯合上海儀器儀表研究所共建“科學儀器計量檢測技術共享實驗室”,彌補了產品從研發走向市場過程中的標準缺口。上海天美科學儀器公司裁付世江坦言,客戶拿樣本來可以現場做實驗,廠商有方案也能就地調試,這種資源開放、測試閉環的平臺正是本地企業迫切需要的。“我們這些年在松江做了不少實驗方法的開發,離不開這樣一個可測試、可交流、可轉化的場域。”
本地成長型企業如此,跨區域企業也在加快向松江靠攏。北京萊伯泰科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在松江啟用華東區域部,設有產品展示、應用實驗、銷售服務一體的區域中心。副經理黃圖江表示,公司計劃逐步將部分北京研發力量遷往松江,“這里不僅有科技園區,更有政策支持、人才聚集和上下游資源的融合,適合做真正的研發和創新。”
產業平臺也成為吸引更多外部資源和合作的磁場。近年來,松江頻繁舉辦G60科創走廊分析儀器大會、科學儀器產學研對接會等活動,促使科學儀器這一“硬產業”在松江逐步形成“熱生態”。
版權與免責聲明
爆品推薦
網友推薦新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