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通防爆電磁閥的閥芯結構是決定其工況適應性、流量特性和動作性能的核心部分,目前工業領域中應用*廣泛的主要有直動式閥芯和先導式閥芯兩大類,此外還有一種 “分步直動式閥芯”,是前兩種結構的結合體,適用于更復雜的工況,下面將分別詳細介紹。
直動式閥芯結構是基礎、簡潔的類型,其核心特點是 “電磁力直接驅動閥芯”,無需其他輔助動力。從結構組成來看,它主要包括電磁線圈、閥芯、彈簧、閥座和密封件:閥芯通常為圓柱形,底部與彈簧連接,頂部正對電磁線圈的鐵芯,閥芯與閥座接觸的部位裝有耐介質的密封墊(如丁腈橡膠、氟橡膠等)。當電磁線圈通電時,鐵芯產生的電磁吸力直接作用于閥芯頂部,克服彈簧的彈力,將閥芯向上提起,此時閥芯與閥座之間形成間隙,介質從進口流入,經間隙從出口流出;斷電時,電磁吸力消失,彈簧恢復原狀,推動閥芯向下移動,密封墊與閥座緊密貼合,切斷介質通路。這種結構的優勢十分明顯:一是適應壓力范圍廣,從 - 0.1MPa(負壓)到 1.6MPa(低壓)均可使用,尤其適合壓力不穩定或壓力較低的場景;二是動作速度快,通電后閥芯能在 0.01 - 0.03 秒內完成開啟,斷電后復位速度也快,適合需要快速切換通路的場合,比如自動化生產線的介質快速截斷;三是結構簡單,零部件數量少,故障率低,維護方便,比如閥芯磨損后只需更換密封墊或閥芯即可,無需拆解復雜部件。
但直動式閥芯也有局限性:由于電磁線圈的吸力有限,無法驅動體積過大、重量過重的閥芯,因此其通徑通常較小,一般在 1 - 25mm 之間,*流量有限,難以滿足大流量工況需求。例如,在石油化工行業的大型管路中,若需要控制每秒數十升的介質流量,直動式閥芯的電磁閥就無法勝任。此外,由于電磁力直接作用于閥芯,線圈的功率相對較大,長時間通電時會產生較多熱量,需注意線圈的散熱,避免過熱燒毀。
先導式閥芯結構則是為解決 “大流量、高壓差” 工況而設計的,其核心邏輯是 “利用介質壓力差驅動主閥芯,電磁力僅控制先導閥”。它的結構比直動式復雜,分為先導閥部分和主閥部分:先導閥由小型電磁線圈、先導閥芯和先導閥座組成,主閥則包括主閥芯、主閥座、彈簧和壓力平衡孔。工作時,當主電磁閥線圈通電,先導閥先動作 —— 先導閥芯被電磁力提起,打開先導通路,此時主閥芯上腔的介質會通過先導通路和壓力平衡孔排出,導致主閥芯上下腔出現壓力差:下腔介質壓力高于上腔,在這個壓力差的作用下,主閥芯克服彈簧力向上移動,打開主通路,實現大流量介質的通過;當線圈斷電,先導閥芯復位關閉先導通路,主閥芯上腔的介質無法排出,上下腔壓力逐漸平衡,主閥芯在彈簧力作用下復位,關閉主通路。
先導式閥芯的優勢在于:一是通徑大,可實現 20 - 100mm 的大口徑設計,流量遠高于直動式,適合石油、化工、水處理等大流量控制場景;二是線圈功率小,由于僅需驅動小型先導閥芯,線圈的耗電量比直動式低 50% 以上,長時間通電也不易過熱;三是能適應高壓差工況,部分型號可在 1.6 - 32MPa 的高壓環境下工作,且壓力差越大,主閥芯的開啟越穩定。但它的局限性也很突出:對系統壓力有*低要求,通常需要系統壓力≥0.02MPa 才能形成足夠的壓力差,因此無法在負壓或零壓環境下使用;此外,結構復雜導致故障率相對較高,比如先導閥的密封件磨損后,會導致主閥上下腔壓力差不足,出現“主閥無法完全打開”的故障,維護時需要拆解先導閥和主閥,難度比直動式大。
https://www.norgren.com.cn/3717.html
在手機上查看
溫馨提示:為規避購買風險,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。